【课程推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抵抗遗忘

【课程推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抵抗遗忘

那特艺术学院 2018-01-16

导读: 带你走进动画的世界

今年最火的动画片,莫过于《寻梦环游记》(Coco)。墨西哥亡灵节背景下,死亡变成了一场狂欢,踏过鲜花铺就的长桥,主人公米格尔追寻的音乐梦想,最后在亲情中找到了出口。

《寻梦环游记》

这是一部对艺术和商业平衡把握近乎完美的动画片,剧本节奏极其精巧,每一次冲突、每一个转折都好像掐好了秒表,一拍不差。对情绪的把控也相当娴熟,仿佛在构思时,已经计算好欢笑的分贝和泪水的公升。

全片最催泪的场景,无疑是米格尔对老年痴呆的曾祖母Coco轻轻吟唱起那首《Remember me》,唤回她对父亲埃克托逐渐消逝的记忆。在亡灵的世界里,如果被生者彻底遗忘,他们的灵魂也将灰飞烟灭。

当没有人记得你,你就真的死了。这条贯穿全片的引线,在呼唤爱的同时,也击中了人对于死亡最大的恐惧。

小林一茶有则著名的俳句:“我知这世界,本如露水般短暂。然而,然而。”

我们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终将离去,然而,即使是流星,也想刻下自己划过天空的痕迹。我们想被记住,也想记住。

《寻梦环游记》中,米格尔一家用照片搭起的灵台,记住一代又一代的祖辈。动画片的制作者,则用一帧一帧的精美画面,传承着动画最初的形状。

动画最初的形状,是什么样子呢?

那特最新的课程《动画的形状》,将带你环游动画的“亡灵”世界。

很多人在小时候应该都玩过这样的一个玩具,在一个圆形纸片的正反面,分别画上一只小鸟和一个鸟笼,然后在这个纸片上穿上两根细绳,当我们快速转动纸片时,我们会看到小鸟被关在鸟笼子里。

这是基于视觉暂留原理发明的一个小玩具。视觉暂留原理由伦敦大学教授皮特·马克·罗杰特(PeterMark Roget)提出,大意是,人的视网膜有一个暂时储存所看到影像的功能,即使是一闪而过的瞬间,视网膜会对这个影像进行非常短期的储存。

动画片利用的,就是视觉暂留原理。当一系列连续性的图片从眼前快速闪过,会产生一个运动的效果。

实际上,视觉暂留原理在遥远的古代已经被运用了。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有一幅岩壁画,描绘了一只奔跑中的野猪。奇怪的是,野猪本来是四条腿,这只野猪却有八条腿。

阿尔塔米拉洞穴  壁画上的野猪

我们猜想,古代人看到了野猪奔跑的样子,因为视觉暂留产生了叠影,这一景象被古人记录下来。这就是当时人们对视觉暂留原理的一种反馈。 

类似的例子还有(古代埃及法老们)为伊西丝女神建造的菲莱神庙。菲莱神庙的正殿前方有110根石柱,分别画上了伊西丝女神的动作分解图,当有人驾着马车从神庙前快速经过,车上的人会恍惚看见柱子上的女神舞动起来。

菲莱神庙

而现代动画的产生,或许源自一次赌局。大约一百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酒馆中,有两人打赌,奔跑中的马,飞奔的时候四条腿会不会同时离开地面。

双方争执不下,就找来一个裁判。裁判邀请自己的摄影师朋友帮忙,他叫爱德华·迈布里奇(Eadweard J. Muybridge),曾经拍摄过两套非常著名的影集,一本叫《运动中的动物》,另一本叫《运动中的人体》。影集分别记录了各种动物和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分解图,这一无意识的举动,为动画的历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这两本影集,成为之后动画师在画动画时,非常重要的参考素材。

爱德华·迈布里奇,运动中的动物和人体

爱德华在一条跑道的两侧,等距离设立了一系列木桩,木桩的两头各牵上一根细线,细线的另一端是连到对应的照相机快门上。随后,他让一匹马从跑道的这头快速奔跑到另一头,马在奔跑过程中,依次把细线绊断,同时触发照相快门,记录下马在奔跑时各个节点的图像。

照片让人们看到马在不同的奔跑状态下蹄子产生的运动轨迹。小跑的时候,它的四条腿不会同时离开地面;但当它飞奔的时候,会有一个瞬间四条腿同时腾空。

奔跑中的马

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爱德华发现,当他把这组照片连起来播放的时候,本来是分解开来的静态的马奔跑了起来,最初的动作影像还原了。

之后,爱德华发明的“动物实验镜”(Zoopraxiscope),将连续图像绘制在一块玻璃圆盘的边缘,随着玻璃的旋转,将影像投射出去,看上去就像在运动。这就是原始的动画雏形,它为托马斯·爱迪生提供了发明电影的灵感,影像最终获得永恒。

动物实验镜

从最初的动物实验镜发展到现在,动画带给我们无比美妙的感官世界。宫崎骏的梦幻王国是如何建立的?皮克斯为什么成为皮克斯?从《白雪公主》到《疯狂动物城》,迪斯尼经历了怎样的蜕变?这些故事,都将在我们的课程中一一呈现。敬请关注《动画的形状》。

撰文:俞希,责任编辑:仁可


评论区

暂无评论

分享至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