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态度】永恒的等待,不变的忠贞—古代佛兰德大佬家的狗
【那特态度】永恒的等待,不变的忠贞—古代佛兰德大佬家的狗
导读:
大家如何欣赏一幅画?
尤其是年代久远的西洋画。中西之间的文化隔阂太大,难懂。我打个夸张的比喻:不同的文化之间的隔阂所带来的难度就像从“薯条和炸鱼fish & chips”到“舌尖上的中国”,中间隔了108道菜的距离。
话说回来,一般人欣赏名画的步骤一般是这样:先看看画作的标题,确认一下这幅画描绘的场景和标题是否相符合;再看看写不写实(画得像不像?),用色美不美?(有没有美瞎你的眼睛)诸如此类。
我倒是觉得普通的吃瓜群众可以从画面中某一个自己熟悉的对象入手。比如那幅被至少10000个人研究过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中的那条狗。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扬·凡·艾克
82cm×59.5cm
《阿尔诺菲尼夫妇像》(The Arnolfini Portrait)创作于 1434 年,现在是伦敦国家美术馆镇馆宝贝之一。这张“神作”是被称为“油画之父”的扬·凡·艾克(Jan van Eyck)的代表作品,也是北方文艺复兴代表作。也没什么新奇的幺蛾子,就是一对夫妻结婚的场景。
扬·凡·艾克先生所在的时代,既没有照相机,万能的透视法也没有流行,作为一名尽职的宫廷画家,他不遗巨细地描绘了在场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件物品。
勤勉的学者们则更加勤奋,他们研究了这幅画的一切细节:从构图、色调到每一件物品:天花板上的吊灯、墙上的镜子、地板、红色的帷幔、地上的鞋子、新娘的衣服…….如果有人问起:新娘身上的皮草有多少根白釉毛?相信我,你可以得到一个令你满意的回答。总之,画中的每一件物品、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象征意义,其中也不乏宗教性的隐喻,后世对对画面的不同解释、考证与猜测层出不穷,这一切都让这幅绘画变得更加神秘。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左侧:新郎,右侧:新娘]
当你站在这幅画面前,第一眼看到的自然是右侧新娘的至少用了30只貂的华服和左侧男人时髦的黑色宽边帽子还有他“看起来一样很贵”的黑色貂皮大衣。同样令人无法忽视的,还有地板上那只毛茸茸的小狗。
专家说了,这是一对来自富裕家庭新婚的夫妇的双人肖像画。画中的主角可能是在布鲁日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菲尼。阿尔诺菲尼在佛兰德地区的布鲁日发迹,主要从事贸易生意。业务主要是贩卖时尚品,比如衣服、毛皮;另外一种是奢侈品,比如意大利有而佛兰德地区没有的,从意大利交易过去的珍稀水果。画中内景的居所有可能就是阿尔诺菲尼在布鲁日的宅邸。总之,这家人极其富有,也非常讲究。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狗]
如此神圣和重要的场合,为什么会在夫妻中间画上一只小狗?为什么把一只毛茸茸的汪汪狗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难道古代的佛兰德人像我们现代人一样,拍婚纱照也要带上自己的狗狗?
主流的猜测是这只狗代表了忠诚
简而言之,夫妻两中间的这只狗,代表了新婚妻子的忠贞之心。这幅画中除了狗以外,还有镜子周围镶嵌着代表这对夫妻虔诚信仰的耶稣受难图,吊灯上点着的一根代表与同在的蜡烛,这些都是象征着“美德”的母题。中间的那只狗,不管这对夫妻喜不喜欢它,都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存在,是画家想要表达的“美德”的母题之一。
《忠犬八公》电影截图
画家将这只狗当做绘画的母题放在女性的身边,象征了女性对丈夫忠贞不二的美德。日本涩谷火车站的八公你还记得吗?那只萌萌的秋天小犬八公在主人去世后,在涩谷火车站等待主人归来。春去夏又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直到死。死了以后,人们又为它铸了青铜像,矗立在涩谷火车站。永恒的等待,不变的忠贞,还有什么,能比一只忠犬更好地传达画家想表达的美德——忠贞呢?
评论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