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态度】有生之年,你可还记得我眼中的瞳仁?
【那特态度】有生之年,你可还记得我眼中的瞳仁?
导读:
你们大概会猜这是一个失散恋人重逢的故事,是的,我要说的是一个跨越半个世纪的故事和一个史诗级别的作品。
分开以后,你想象中的重逢是怎样的?像《东京爱情故事》结尾,莉香和完治相逢在东京的街头,互相微笑着祝福离开,转过身后又禁不住唏嘘一脸?还是,像《La La Land》中石头姐和高司令那样,在洛杉矶那个熟悉的街角,两人遥遥相望,臆想着“如果不曾失去彼此,我们该有一个怎样截然不同于当下的人生?”……
这个重逢的故事发生在2010年,纽约。
那一年的春天,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时髦人士纷纷赶往位于纽约曼哈顿的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去欣赏被称为“纽约这个春天最时髦的事情之一”。
这个最时髦的事情是什么呢?
宇宙最前卫“行为艺术教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c)在MOMA进行了一场名为“艺术家在现场”的行为艺术表演:64岁的阿布拉莫维奇一共接受了1500多人的对视挑战。
表演每周上演6天,每日的内容一致:阿布拉莫维奇会在博物馆开门前来到表演场地,坐在椅子上,目视前方。艺术家每天梳着相同的马尾辫,身着相同款式的拖地长袍,一身红色,她苍白的脸庞在这触目惊心的红色中显得凌冽和决绝。她一直保持这一姿势,直到博物馆闭馆。一天持续7小时。
在这个每天7个小时的静坐过程中,观众们可以一个个坐在艺术家的对面,与她对视。慕名而来的人们轮流坐到艺术家的对面,与她进行对视,阿布拉莫维奇对面的椅子几乎从未空过。
有些观众只坐了一两分钟就离开了,有些则可以同样默默地坐上一整天。连大明星莎朗·斯通、Lady Gaga、比约克、玛丽萨·托梅·卢·里德等也赶来凑热闹。一些年轻的行为艺术家也抓住这个机会。有人身着与阿布拉莫维奇一样的红色长裙,到表演场地中向她求婚,有人学她一动不动地坐着,对后面等得不耐烦的观众的抱怨声置若罔闻。
但是,无论这些观众多么努力,都难以令这位64岁的艺术家动容。她每天就这样面无表情地坐着。
直到一个身材高挑、细长,同样年过半百的老男人出现。这个穿着板鞋的老男人一出现在美术馆的时候,人群便开始了骚动,他穿过人群,径直来到艺术家的面前,坐下,与之对视。一番凝视后,女艺术家突然打破自己定下的规矩,握住对面这个人的手,眼泪潸然而落…….几十秒后,这个老男人起身离去。
这个老男人是谁?
为什么阿布拉莫维奇会潸然泪下?
先来说说女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1946年生人,出生于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阿布拉莫维奇可以说是个根正苗红的“红二代”,父母都是支持铁托的共产党游击队员,父亲后来成为二战英雄,母亲则是少校军官。她早年曾接受苏式美术教育,从事绘画和装置创作。这位戏称自己为“行为艺术的老奶奶(Grandmother of Performance Art)”的女人长期居无定所、四海为家,先后旅居德国、荷兰、巴西、美国等地,是标准的“国际公民”,十分潇洒。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她开始玩行为艺术,并将这种艺术形式玩到了极致。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
有人称阿布拉莫维奇为“行为艺术教母”,每一次表演都能称为经典。她早期的表演每每总能取得骇人的效果,是的,骇人。表演材料:自己的身体。方式:制造险境,比如:火烧、危险工具,有时候还自残:刀割、鞭笞、冰冻。大家如果对她过往的作品有兴趣的话,不妨再自行查找资料,此处不再赘述。
现在回到美术馆的现场,那个坐在阿布拉莫维奇对面的老男人,是德国艺术家乌维·赖斯潘(Uwe Laysiepen,又称乌雷)。
乌雷
“艺术家不应该爱上另一个艺术家”这是阿布拉莫维奇自己说过的,但是她在197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遇见同为行为艺术家,而且同月同日生的乌雷时,却爱了,而且爱得轰轰烈烈,燃尽一切。这段感情促成了两人的合体表演,两人的事业一度抵达高峰。他们既是合作伙伴,也是情侣。
乌雷/阿布拉莫维奇,静能,1980
乌雷/阿布拉莫维奇,AAA-AAA,1978
乌雷/阿布拉莫维奇,时间的关系,1977
这对情侣合作过一个堪称“史诗般的作品”,叫做lovers“情人”,这恐怕是他们合作过最出色的一个作品,也是合作的最后一个作品。情人并不是一部电影,也不是一首歌,而是一次分手。分手的男女就是这对被媒体称为艺术届的金童玉女——阿布拉莫维奇与乌雷。
乌雷/阿布拉莫维奇,情人,1988
从1975年开始,到1988年,他们在一起整整12年,也合作了整整12年。分手原因:官方版本——艺术观念和生活上的分岐;江湖传说版本——乌雷出轨。总之,两人就是分手了。分手地点:中国,长城。分手时间:历时三个月。阿布拉莫维奇一身红色,从位于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出发,沿长城自东往西行走;乌雷则从中国西部戈壁沙漠中的嘉峪关开始自西向东行走,总计行程超过4000公里,最后在位于山西省的二郎山会合,挥手告别,这段恋情落下帷幕。
独自行走3个月,这一路上两人分别怀着怎么样的心情?他们是否回忆过过去的美好?乌雷是否后悔自己的出轨?阿布拉莫维奇是否会选择原谅?他们的心里是否牵挂着彼此?他们是不是在期待相遇的那一刻?
作为局外人的我们不得而知。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定好了,三个月后两人相遇的一瞬间,即是宣告两人的正式分手,再不相见。
说好再也不相见,却还是相见了。
22年后,在世界艺术的中心——纽约,在现当代艺术最耀眼的舞台上,在无数的摄影机和相机下,他们还是相遇了,阿布拉莫维奇还是一身红色。这两个年过半百的艺术家,相爱又相杀,现在在众目睽睽之下,相视而笑,不言不语,只是流泪。
不管是当年义无反顾的爱、刻骨铭心的恨,还是多年后回首时的幡然顿悟,人类感情的复杂恐怕用任何形式的艺术都无法表达。
评论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