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特态度】今夜……有鬼

【那特态度】今夜……有鬼

鲍鲍 2018-08-31

导读: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也是道教的“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无论佛教还是道教,都跟鬼有关系。

在佛教里,七月十五盂兰盆节这天,是给鬼魂超度的日子,有诵经和“施食”的惯例。对于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信徒会准备一碗水、一碗饭放在外面,让在地下受苦的孤魂野鬼吃口饱饭。

(宋) 林庭珪 《施饭饿鬼图》

在民间,以前的中元节是一年里的重大节日。因为正值秋收,人们会在这天,用新米祭祀祖先,报告一下今年的收成,告慰先灵。

地上的人忙着,地下也正热闹。

农历七月是鬼月。传说,这个月地府开门。七月十五这一天,是地官的生日,地府更是鬼门关大开,鬼魂们都被放出来,该见家人的见家人,该拿供奉的拿供奉。不论是孤魂野鬼,还是心有牵挂的鬼魂,都要出来游荡一会儿。

鬼魂们放假不易,地上的人总要做些什么照应一下难得出来飘荡的他们。所以在鬼节前后几天,有的地方要接客,迎接从地府回家探亲的祖先们,过个团圆节。(我想起了某个电影)

放河灯

以前中元节,民间会放河灯。据说,水中的鬼魂如果能托着一盏荷花灯,就可以获得超度以“托生”。

中国书画里面,鬼的形象不多。

南宋李嵩的一幅《骷髅幻戏图》,还算沾边:

(南宋) 李嵩 《骷髅幻戏图》

在《骷髅幻戏图》中,大骷髅用线吊着小骷髅,旁边有一个年轻的夫人抱着婴儿正在哺乳。更远一些的小儿觉着好玩,要爬过来看,后面还有一个女子似乎要抱回这个小儿。这幅画上,生与死形成强烈的反差。

画家里面,唯一以画鬼出名的是清代画家罗聘。罗聘是“扬州八怪”中的一员。(跟郑板桥是一个朋友圈)

扬州八怪们的性格都特立独行,才被称为“怪”。“八”也不是特指八个人,只是说这批怪人,人数众多。

罗聘擅长画鬼怪也是比较特别的了。不过他还天赋异禀——能看见鬼。罗聘天生眼睛是蓝的,他对外声称自己能看见鬼才能画鬼。因为这样,在京城的时候,他的名声大噪。

(到底能不能看见鬼,真不好说。但罗聘营销自己,还是挺有一套的。)

他的成名的作品就是一套《鬼趣图》,这套图总共有八幅。

第一幅,两个小鬼在黑雾笼罩之中,上半身裸露,下半身隐没。头发半秃,眼珠泛白。

(肚子大、胳膊细的身板,看着确实有点病态。)

第二幅,一个头顶尖尖,光着脚的胖鬼走在前面,穿了一层单衣,推手前行;另一个鬼,面容瘦削,体格瘦弱,带着缨帽。他正端着两手放在腰间,跟在胖鬼的后面。

(鬼界跟人间一样有等级之分,两个鬼的样子很像主仆。主子把自己养得大腹便便,奴才一幅营养不良的样子。)

第三幅,一个带帽男子手拿兰花,一个美人向右依靠着这个男子。两个人抱在一起,行走在雾中,一个有高帽的白衣鬼左手扛伞,右手摇扇,正在送他们。

(不知道罗聘笔下这个白衣鬼,是不是跟白无常有点关系。)

第四幅有两个鬼互相靠着。一鬼头大,倚着短杖;一鬼头小,手捧着碗,佝偻地站着。

第五幅是一个蓬首散发的长腿鬼。他鹰目血口,瘦骨如柴,右手揉抓着左肩,左向后飞举,正大步飞行在云雾中。据说,这是罗聘在焦山亲眼所见的水魈。

第六幅有三个鬼,一个鬼头和山丘差不多大,面目臃肿,身子跟头一样大,两手前伸,正追逐另两个小鬼;一个小鬼绿发飞立,两手张开,正往前飞奔;另一个小鬼惊恐地要往后看。

(看来,罗聘眼中的鬼界,弱肉强食的现象不少见。)

第七幅,在云雾弥漫中有一只鬼飘着,一只鬼举着撑开的伞,伞下面也隐隐有一个鬼面。

第八幅的两个骷髅,在林石中,正互相作揖寒暄,像极了人们赠别的景象。

(没了皮肉和衣带,画中聊天的氛围有点怪怪的。)

饶宗颐 《摹清罗聘鬼趣图》

除了专门画鬼的,鬼的形象出现最多的是在捉鬼大仙钟馗的故事里。

罗聘的还画了很多钟馗的图:

(清) 罗聘 《醉钟馗图》

(传)清 罗聘 《钟馗嫁妹图》

钟馗捉鬼,起源来自唐玄宗的一个梦。

相传唐玄宗患了重病,久治不愈,一天夜里梦见一个大鬼正在捉食小鬼。这个大鬼并自称钟馗,说考举人时,因为被小鬼换了面目,皇帝嫌他相貌丑陋,没让他通过。钟馗一气之下,当场自杀。后来,成了鬼仙的钟馗就发誓要消除天下的妖孽。

北宋沈括《补笔谈》中记载,唐玄宗梦醒后,就下令画师吴道子画出梦中所见。吴道子完成以后,被唐玄宗说是跟梦里非常像。

这幅画没有流传下来。不过倒有一幅据说是吴道子的《钟馗捉鬼图》壁画:

西安户县重阳宫内藏的《钟馗捉鬼图》

毕竟钟馗是个捉鬼大神。在画中,炸胡子钟馗的旁边的小鬼,不是被折磨,就是被收服了伺候左右,特有戏剧性。

(元代) 颜辉 《钟馗雨夜出游图》

(元) 颜辉 《钟馗出猎图》

(元) 龚开 《中山出游图》

这幅画上,钟馗面目粗犷,中间坐在轿子上的钟馗妹妹和后面跟着的侍女,画着“黑妆”,用浓墨替代胭脂,十分特别。小鬼们前呼后拥,神态各异。

(元) 龚开 《钟进士移居图》

(明) 戴进 《钟馗过桥图》

(明) 戴进 《钟馗夜游图》

(明) 宪宗 《岁朝佳兆图》

(清) 沈韶 《钟馗图轴》

(清) 佚名 《钟馗》

(清代) 佚名 《丰绥先兆图》

儒道文化走下神坛之后,很多画家画鬼怪也没什么思想包袱,作品多了起来。

(清) 黄慎 《有钱能使鬼推磨》

虽说小鬼们长得凶神恶煞的,但他们也深谙世俗套路。为了钱,小鬼们也是愿意付出劳动的。

(清代) 髙其佩 《万物静观皆自得》

其实鬼道同人道。除了面目不同,画家笔下的鬼与人的性情大都相似。他们借着想象的鬼,讲着人的故事。

看了这么多的鬼图,中元节的今天,还是尽早回家吧。夜深了以后,万一四处溜达的小鬼迷了路,看中了谁家的好吃的,跟着去了呢?




评论区

滞雨

2018-10-07

想象与现实,的的确确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面对一些巫术,迷信之类的事情,甚至被科学否定的,用想象的思维去理解古人,会有很多新的发现。也许是想象的愿望,憎恶的感情,试图解释自然的各种想法等等。

任鹤峰Laughing

2018-09-19

你好

分享至

取消